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中国式房奴生存状况调查:他们如此富有,我们如此穷

发表于2013-08-05

隐藏在东长安街的一处小公寓楼,2006年春节迎来了一队特殊的客人——由北京和河北两级纪检部门组成的一个特别专案组。不到一小时,他们在一个仅50平米的公寓内搜出3000万元现金,这个数字是多名银行职工历时一周方才点清。房子和现钞的主人叫李涵静——一个年近六旬的女人。在另两处房产内,专案组冻结了这个依靠倒卖配额致富的富婆的过亿元资产。

  对“房奴们”而言,这不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。有人自嘲着说,他们如此富有,我们如此穷,这个世界只不过如此。

  一位朋友前不久告诉我,有位餐馆老板想现款购买他们公司的豪宅,大约300多万元的三居室。这位企业主已经买了10多套房子。

  在北京的房地产市场里,外地人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以北京为例,大客户在京城急剧增多,山西佬和温州客尤为突出。在2005年下半年,北京建外SOHO接近10亿元的销售额中,50%由山西商人贡献,最多一人一次性买房12套,花费6600万元。

  北京房地产信息网数据显示,2004年外省个人在京城置业投资达到220.88亿元,这个数字据称逐年上升。而腰缠万贯的大客户中山西客户的比例独占鳌头,有人预测甚至要大于北京本地大客户。

  浙商对北京房地产的影响同样不可低估,尤其是温州商人。地产顾问李忠评价,“温州人讲投资,山西人讲置业。”

  在戴德梁行泛城项目部的总监岳锋钢眼里,除了李忠所述区别,温州人的团购具有比较大的资金链组合,是有组织的行为;而山西人的购买多是一种独立的个体行为。

  周晓东,一家公司白领,他将其购买房子的区域定在四环左右,交通方便,单价7000元/平方米,总价60万左右。但逛完2006年北京春季国贸房展会后,他发现四环左右7000元/平方米的房子几乎绝迹了。

  一次在东四环外的星河湾,周晓东被这个1.6万元单价的楼盘吓住,但当日同在现场的几名外省官员,正在北京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并无掩饰地付了全部盘款。

  实际上,在温州与山西购买团之外,还有另一个庞大的群体——各地官员购房团。“太多的官员想到北京买套房子,房子要得大,而且都是现金支付。”曾经在主语城公寓、凤凰置地等高档楼盘做过销售的一名人员私下介绍。

  在此背景下,那些工薪阶层自然成了住房的奴隶,也是消费的奴隶。他们被裹挟进了政策引导和消费主义搅动的漩涡而无法挣脱,被迫以提前消费和超前消费加入抬升房价的合力之中。

  20余年的改革开放,贫富分化的格局已经形成。有人说打压楼市的方式最好是让资金流入股市。一年来的事实证明这个说法的错误——股市在上海火了,而房价在北京等地疯涨。显然,20余年形成的贫富鸿沟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填平,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亦非劫富济贫。

  就在2007年元月一部名为《房奴》的电视剧正式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的立项公示。而在即将召开的2007年全国两会,针对楼市的新调控政策,不仅是房奴们关注的焦点,亦为本届政府急待求解的难题。

发表于2013-08-05

我们如此贫穷

发表于2013-08-05

温州人讲投资,山西人讲置业,包头人呢?

发表于2013-08-05

温州人聪明。。。。

发表于2013-08-05

穷人是因为脑子不灵活

发表于2013-08-05

老实人只有贫穷,老实的都是老百姓。。。。

上一页|1|
/1页